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轨道交通 \ 揭秘城市交通新秩序:龙华区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行人安全的守护之战

揭秘城市交通新秩序:龙华区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行人安全的守护之战

发布于:2025-02-27 11:17:27 来自:道路桥梁/轨道交通 [复制转发]


城市交通安全,与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经济的特性,在国内迅速普及,成为许多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由于电动自行车数量增长迅猛,在繁忙的街道上,与汽车、行人混行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牵动着每一位市民的心。近年来,我院持续深耕城市交通安全、慢行交通改善等研究领域,编制了《深圳市非机动车道设置指引(汇编)》新标准,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院协助区政府就龙华区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混行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进一步提升区内出行安全。

1、工作背景  

电动自行车通常分为电助动和电驱动两种类型。在国外,通常将电助动自行车归类为自行车,而电驱动自行车则被视作摩托车,其上牌、考证参照机动车管理标准执行,且要求在机动车道行驶,禁止在人行道通行。  
在国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归属非机动车类别,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上位法的基础上,《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电动自行车“不得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从动力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实际上等同于国外的电驱动自行车,龙华区亦是如此,截至目前,龙华区电动自行车规模已超80万辆。由于国内外对电动自行车的定位存在差异,在非机动车独立路权保障不足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保障电驱动自行车路权均易引发混行安全隐患问题,至此,电驱动自行车陷入“两难”的处境。  
图1    新加坡、日本、欧洲对电动自行车的分类
与机动车混行引发的交通事故情况:   过去5年间,电驱动自行车亡人数占比约42%,是所有交通方式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出行方式,约60%的亡人事故归因于电驱动自行车驾驶人违规在机动车道行驶。
图2    2022   年涉电驱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原因  
与行人混行引发的交通事故情况:   龙华区每年有数百起因电驱动自行车与行人混行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对老人、儿童的步行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  
    图3 电驱动自行车与行人混行引发   的交通事故照片
2、“与机动车混行”问题成因
(1)设施缺失:非机动车道建设历史欠账多,不成规模  
深圳在20世纪90年代为满足小汽车发展需求,陆续取消了部分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造成龙华区内非机动车道基础设施缺失、改造难度大,多数主次干道未设置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道不连续,短期内难以形成网络规模。  
 
  图4    现状“机非共板式”   (     )   及“人非共板式”   (     )   非机动车道分布图
    5 现状无非机动车道路段的机动车与电驱动自行车混行情况
(2)需求溢出:部分设有“机非共板”非机动车道路段、路口服务水平低  
大浪南路、华荣路、清泉路等部分路段虽设有“机非共板式”非机动车道,但通行能力已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需求溢出,混行严重。
  图6    龙华区电动自行车出行分布(左)、机非共板路段非机动车道服务水平(右)
此外,华盛路、三联路等周边路口服务水平低、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大量电驱动自行车溢出等候区,占用路口通行范围等候,绿灯放行时,电驱动自行车难以驶入非机动车道内,导致路段混行问题突出。  
 
  图7    现状机非共板路口服务水平(左)及路段混行严重程度分布图(右)
  图8 路口电驱动自行车溢出等候区照片(左)、“机非共板”非机动车道路段混行照片(右)    
(3)难以通行:部分设有“人非共板”非机动车道难以通行,骑行意愿低  
主要存在骑行空间被挤压、路面有高差、路面坑洼等问题,导致骑行体验感差,意愿低,促使其占用机动车道通行,加剧混行。
图9    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左)、路面高差(中)、路面坑洼(右)

3、“与行人混行”问题成因

(1)型式错配:   “人非共板式”非机动车道   与电驱动自行车的功能定位不适配  
龙华区非机动车道类型多以“人非共板式”为主,占比超70%,与电驱动自行车的功能定位不适配,型式的错配导致混行问题突出。  

 

图10    各类型非机动车道分布
2 )心态激励:相比行人,电驱动自行车绝对安全的地位激励其抢占路权  
在非机动车道独立路权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电驱动自行车多与行人在同一路权空间,自身处于绝对安全的强势地位,对于其快速增长、高频使用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以购物买菜、接送小孩为目的的使用需求。在国外,这类需求群体以家庭主妇为主,基本不会选择电驱动自行车出行,因为在机动车道行驶极不安全)。
  图11 人行道上电驱动自行车与行人混行的照片

4、治理思路  

在电驱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混行的双重安全威胁夹击下,应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在与机动车、行人混行之间寻求一个最优解,即电驱动自行车独立路权保障,而绝不采取以牺牲行人安全的方式去解决电驱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的混行问题。
  图12    电驱动自行车独立路权保障
5、主要策略  
压缩车道宽度:   压缩机动车道宽度设置有隔离的“机非共板”非机动车道,保持车道数不变。
  图13    清泉路(龙华大道-民清路)治理前、后现场效果图
减少车道数量:   结合道路等级、机动车、电驱动自行车交通量及服务水平等,通过减少车道数,设置非机动车道。
  图14       福龙路辅道(和平路-锦华西路)治理前、后现场效果图
打通断点路段:   在有电驱动自行车通行需求的隧道、跨线桥路段设置非机动车道。
  图15    桂香路-龙华大道隧道治理前、后现场效果图
单向交通组织:   结合道路等级、机动车、电驱动自行车交通量及服务水平等,将车道功能调整为单行道来设置非机动车道。
  图16    联达路(沿河路-龙观大道)治理前、后现场效果图
电驱动自行车优先:   对于部分慢行空间受限的路段,通过电驱动自行车优先通行的方式明确路权。  
 
  图1   7 电驱动自行车优先通行示意图

6、治理成效

截至目前,龙华区已完成50余条道路“机非共板式”非机动车道的建设,涉及路段92个、交叉口36个以及公交站、地铁站、住宅区与工业园区出入口等若干节点。经过对各路段及节点的慢行整治,电驱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问题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混行比例平均降低了约50%。
表1   设有“机非共板式”非机动车道的主要道路混行比例情况表  
  图18    狮径路机非共板式非机动车道(左)、大浪北路-永昌路荷兰式交叉口(右)
 图19 牛湖地铁站(左)以及塘光路福城数字创新园出入口(右)慢行整治

7、结语

慢行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破解电驱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混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独立路权保障仅是第一步,未来仍需加强对规范骑行、基层治理等工作的思考和呼吁,通过综合施策来保护弱势群体,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交通秩序,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环境。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轨道交通

返回版块

1.02 万条内容 · 12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轨超长线路如何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与创新?

关于城轨超长线路如何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与创新,深圳地铁提供了这样的经验借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