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养护 \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工艺——松散、水损害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工艺——松散、水损害

发布于:2025-02-24 16:14:24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养护 [复制转发]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1、松散

    局部路基或基层不均匀沉降,路面受力不均,薄弱处结构被破坏,集料松动。碎石含风化颗粒,遇水软化与沥青剥离。沥青受车辆荷载、阳光、雨水作用老化,粘结性下降,路面与轮胎接触处沥青磨损严重,细集料散失。施工机械碰撞或车辆漏油破坏沥青与集料粘结,致使路面松散,降低抗滑性能,加速路面损坏。

2、水损害

    排水系统不完善,路面积水难排;沥青或集料与水亲和性差,遇水沥青易剥离;土基压实度不足、基层强度不够,受水长期侵蚀结构被破坏;车辆超载使路面应力过大,加速水损害。水损害致使路面出现坑槽、唧泥,车辆行驶易打滑失控,影响路面使用性能。

二、处理工艺——超薄微封层(含砂雾封层)

   利用专用的雾封层洒布车或专业喷洒设备,将具有良好渗透性的雾封层材料和金刚砂、石英砂、玄武岩等骨料同时喷洒在沥青路面面层上,形成高渗透性、防水封闭的保护层。雾封层材料能渗透到路面孔隙中填充空隙,骨料可以增大路面的粗糙程度,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该工艺还能加大沥青路面集料间的粘结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资金。

超薄微封层施工图

   以京津高速为例,作为连接北京和天津的重要交通动脉,其 k40.043 - k67 路段因长期承受巨大交通流量,逐渐出现沥青老化、流失以及轻微裂缝等早期损坏现象。这些病害不仅影响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还威胁道路使用寿命。

京津高速应用超薄微封层前路面病害

   2021 年,业主方与佰思特团队经过深入勘测和方案论证,决定采用超薄微封层(含砂雾封层)技术。施工后,该路段病害得到有效治理,路面平整度显著提高,裂缝被有效封闭,沥青流失现象改善,抗滑性能和防水性能大幅提升。经过三年使用,成功延迟了其他病害产生,维持了路面使用功能,显著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超薄微封层养护技术在解决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问题上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类似道路的养护提供了宝贵经验。该技术适用于表面产生渗水、贫油、细微裂缝等病害及老化严重的沥青路面养护,通过表层封水有效控制沥青路面病害,是一种预防性养护工艺,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延长道面使用寿命。

京津高速应用超薄微封层3年后效果图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路养护

返回版块

3009 条内容 · 16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季冻区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在我国的季冻区,混凝土路面广泛应用于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裂缝问题却成为其耐久性与功能性的重要制约因素。深入探究裂缝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季冻区道路的安全畅通与长效服役具有关键意义。 季冻区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1、温度裂缝     季冻区的温度波动剧烈,使得混凝土路面易受温度应力影响产生裂缝。施工期间,水泥水化放热与外部气温骤降常引发温差裂缝。水泥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内部温度迅速攀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内外温差。当温差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裂缝便在混凝土内部薄弱部位萌生并逐渐发展至表面,其宽度可达 0.5mm 左右。在季节更替中,夏季高温使混凝土膨胀,若路面约束条件限制其自由变形,膨胀裂缝就会产生;冬季低温则导致混凝土收缩,当收缩应力无法释放时,冷缩裂缝随之出现。这些温度裂缝破坏了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降低了路面承载能力,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裂缝不断扩展延伸,加剧路面损坏,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增加车辆行驶的颠簸感与能耗,甚至可能引发跳车现象,危及行车安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