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要控制工艺参数

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要控制工艺参数

发布于:2025-11-07 06:31:07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要控制工艺参数

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营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一系列工艺参数,以确保出水稳定达标、运行成本最优、设备安全可靠。

这些参数通常根据处理工艺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核心参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一、物理处理单元(预处理)参数

预处理单元主要去除固体悬浮物和砂砾,保护后续处理设备。

1.  格栅

栅距/栅隙:粗格栅(20-40mm)、细格栅(5-20mm)、超细格栅(1-5mm)。需定期清理,防止堵塞。

液位差/时间控制:格栅前后的液位差或定时启停,控制清渣频率。

2.  沉砂池

流速:通常控制在0.15-0.3 m/s,以保证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颗粒随水流走。

水力停留时间(HRT):约30-60秒。

排砂周期:根据砂量定时排砂,排出的砂砾应清洁、无异味(有机质含量低)。

二、生化处理单元(核心)参数

这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利用微生物(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和脱氮除磷。

1.  关键水质参数:

A、溶解氧(DO, Dissolved Oxygen):

好氧池:通常控制在2-4 mg/L。过低会导致硝化反应不完全、污泥发黑发臭;过高则能耗大、可能引起污泥老化。

缺氧池:控制在0.2-0.5 mg/L,为反硝化细菌创造条件。

厌氧池:控制在<0.2 mg/L,为聚磷菌释磷创造条件。

B、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表示反应池内微生物的浓度,通常维持在2000-5000 mg/L。过高会增加能耗,过低则处理能力不足。

C、污泥沉降比(SV30, Sludge Volume 30):

30分钟内1000mL混合液静沉后形成的污泥体积百分比。正常范围通常在15%-30%。是判断污泥沉降性能和浓缩性能的快速指标。

D、污泥容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 (SV30 / MLSS) * 1000。最佳范围在70-150 mL/g。

SVI过低:污泥颗粒紧密、无机质多、活性差。

SVI过高:污泥絮体松散、沉降性能差,易发生污泥膨胀。

E、营养物比例(BOD? : N : P):

微生物生长需要营养,常规进水要求比例为100 : 5 : 1。如果进水氮磷不足,需要人工投加。

2.  关键运行参数

A、污泥龄(SRT, Sludge Retention Time):

污泥在系统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是核心控制参数之一。

硝化需求:一般要求SRT > 5天(温度低时需更长),以保证硝化菌的生长。

除磷需求:SRT较短(通常3-5天),以排泥方式排出富磷污泥。

B、水力停留时间(HR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污水在反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根据进水负荷和设计确定,通常6-12小时。

C、回流比:

污泥回流比(R):将二沉池的污泥回流至生化池首端,维持MLSS浓度。通常为50%-100%。

硝化液回流比(R内):将好氧池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进行反硝化脱氮。根据脱氮效率要求,可达100%-400%。

D、有机负荷(F/M, Food to Microorganism Ratio):

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要处理的有机物量。适宜范围通常在0.1-0.4 kgBOD?/kgMLSS·d。过高会导致处理不彻底,过低可能导致污泥老化。

三、二沉池参数

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出水是否清澈的关键。

1.  表面负荷(或溢流率)

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污水量。一般不超过1.0 m?/m?·h。过高会导致污泥被冲出。

2.  污泥层高度

通过污泥界面仪或观察,控制污泥层不要过高(通常低于1米),防止污泥上浮影响出水。

3.  出水堰负荷

单位长度出水堰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污水量,需均匀布水。

4.  出水感官指标

观察出水是否清澈,有无悬浮絮体、浮泥等。

四、深度处理与消毒参数

1.  化学除磷

药剂投加量:根据进水总磷浓度和出水要求,精确投加PAC(聚合氯化铝)或PFS(聚合硫酸铁)等混凝剂。

2.  消毒

接触时间与余氯:如采用氯消毒,要保证足够的接触时间(通常>30分钟)和出水余氯量,以确保杀菌效果,同时余氯不能过高以免对受纳水体生物造成毒性。

紫外线强度与透光率:如采用紫外消毒,需监控紫外线灯管强度及出水的紫外透光率(UVT),UVT低会影响杀菌效果。

五、污泥处理单元参数

1.  污泥含固率(含水率)

浓缩后污泥含固率通常从~0.8%提高到3-5%。

脱水后污泥含固率要求达到20%-30%,形成泥饼便于运输处置。

2.  投药量(絮凝剂)

在脱水前需要投加PAM(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其投加量直接影响脱水效果和成本。

六、总结与监控方式

处理单元

核心参数

控制目标

常见监测频率

预处理

格栅液位差、沉砂池流速

保护设备,有效去除砂砾

实时/每班巡视

生化池

DO, MLSS, SV30, SVI, 回流比, SRT

维持微生物活性,高效去除COD、N、P

在线监测+每日1-2次化验

二沉池

污泥层高度、表面负荷、出水感观

泥水有效分离,出水SS达标

每班巡视+每日化验

深度处理

药剂投加量、余氯/UV强度

除磷、消毒效果达标

在线监测+每班调整

污泥处理

污泥含固率/含水率、絮凝剂投加量

污泥有效减容,形成干泥饼

每批次检测

日常运营的核心是:“看、闻、听、测、摸”相结合,即通过现场观察(泡沫、颜色、污泥沉降状况)、闻气味、听设备声音,再结合在线仪表数据和每日化验室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测-分析-调整-反馈”闭环管理。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不客气,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2025-11-08 09:52: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0103
    c0103 板凳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2025-11-07 10:18: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86 万条内容 · 14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臭氧催化氧化作为预处理时,其投加量和接触时间确定方法

臭氧催化氧化作为预处理时,其投加量和接触时间 确定方法 我们在有些废水处理项目设计上,在将臭氧催化氧化作为预处理工艺时,如何合理地确定投加量和接触时间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处理效果与工程投资的经济性。以下我就结合工程实践和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下其中的核心要点。 一、明确预处理的核心目标 首先需明确,预处理阶段(通常设置在生物处理之前)使用臭氧催化氧化的主要目的,往往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而不是追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