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成本管理 \ 竣工图到底由谁编制、谁审核,是否可以作为结算依据?

竣工图到底由谁编制、谁审核,是否可以作为结算依据?

发布于:2025-11-06 14:37:06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成本管理

来源:造价无忧

|

作者:造价无忧

[复制转发]

在工程建设领域,竣工图的编制与审核主体是行业内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一线从业者对此大多有基本认知: 通常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共同完成审核 。这一分工的合理性,源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现场施工,对工程实际建设情况、施工变更细节等最为熟悉,能够精准将工程全过程的真实状态反映在竣工图中,为后续工程归档、结算及运维提供准确依据。

从行业规范层面来看,竣工图的编制与审核要求有着明确的制度支撑。在《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2014(2019 年版)中,对竣工图的编制主体与审核标准作出清晰界定:

  • 无设计变更场景 :施工单位可直接在原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章,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即可作为竣工图使用;

  • 一般性变更场景 :若变更内容占比不大(规范提及修改内容 30% 以内,但实际操作中该比例界定存在一定模糊性),施工单位可采用 “划改法” 在原施工图上标注修改内容,并附上变更依据文件,加盖竣工图章后形成竣工图;

  • 重大变更场景 :需重新绘制竣工图,且根据变更责任方区分编制主体 —— 因设计原因导致的变更,由设计单位重新绘图;因施工原因导致的变更,则由施工单位负责重新绘图。

此外,多地也通过地方标准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以安徽省《建设工程文件收集与归档标准》DB34T4574-2023 为例,明确规定竣工图必须由施工单位绘制,并针对不同变更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1. 施工图无变更时,施工单位需在原施工图逐张加盖并签署竣工图章,以此作为竣工图;

  2. 施工过程中存在一般性设计变更,且可通过修改原施工图满足竣工图要求的,施工单位需在原施工图上按变更后内容描绘,并注明变更设计依据,加盖签署竣工图章后生效;

  3. 若存在重大变更,需委托原设计单位改绘变更后的图纸,施工单位在改绘图纸上加盖签署竣工图章,方可作为竣工图使用。同时,所有竣工图的绘制与改绘工作,均需符合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将竣工图纳入工程技术经济资料范畴,这意味着竣工图具备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法律效力,其真实性与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结算的公平性与合规性。

然而,“施工单位编制 + 建设、监理单位审核” 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核心问题在于施工单位的利益导向 —— 作为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施工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编制竣工图时可能存在 “优化” 图纸的行为:例如修改隐蔽工程细节、虚增工程量等,以此在工程结算中争取更多工程款。这就对监理单位的审核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如何把握审核深度、精准发现问题,成为保障竣工图质量的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需结合工程变更规模分情况应对:

  • 小规模变更场景 :若施工图纸变动较小,竣工图编制难度低、修改内容少,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误差率相对较低,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审核工作量较小,问题也更容易被发现,此时现有审核模式可有效保障竣工图质量;

  • 大规模变更场景 :若工程修改涉及的工程量较大,仅依靠建设、监理单位审核难以全面把控风险。此时需引入设计单位参与把关 —— 设计单位承担设计质量终身责任制,对工程设计原理、结构逻辑等有着专业把控,让其参与审核可进一步确保竣工图与设计初衷、工程实际的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设计合同中明确约定 “竣工图由设计单位主导编制或深度参与审核”,从制度层面保障建设单位的合法利益,同时减轻监理与业主的审核压力。

要知道,当工程变更较多时,审核工作的复杂度会大幅提升:审核人员需逐张核对竣工图与原施工图、设计变更文件、洽商记录等资料的一致性,还要实地比对现场实际情况,确保竣工图真实反映工程建设成果。每一处变更是否准确体现在竣工图中、工程量统计是否合规,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核实,稍有疏漏便可能引发结算纠纷。

因此,在工程实施全过程中,需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从源头规避竣工图编制与审核中的问题:

1. 强化全过程造价控制与变更管理

建立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明确变更提出、审核、批准、实施的全环节权限与责任:所有变更必须以书面形式确认,清晰说明变更范围、变更原因、责任主体,以及对工程费用、工期的具体影响。通过规范化的变更管理,减少 “事后补变更”“变更依据不充分” 等问题,为竣工图编制提供清晰、准确的基础资料。

2. 实行多层级会签审核与奖惩机制

构建 “施工单位自审 + 监理单位审核 + 建设单位确认” 的三级审核体系:

  • 施工单位编制人、技术负责人需在竣工图上签章,对图纸真实性、准确性承担直接责任;

  • 监理单位需对照所有变更文件、现场验收记录等,对竣工图进行实质性审核,确认无误后签章;

  •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专业工程师进行最终复核,确保竣工图符合工程实际与结算要求。

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对竣工图编制及时、准确,审核无重大问题的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对编制粗糙、存在虚假信息(如虚增工程量、隐瞒变更)的,依据合同约定严厉处罚,倒逼各方重视竣工图质量。

3. 建立可追溯的变更依据链

对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签证单、技术核定单等所有变更文件,实行统一、连续的编号管理,确保变更文件完整可查。强制要求施工单位在竣工图修改部位,清晰标注对应的变更文件编号,同时编制《变更文件汇总表》,并与竣工图目录关联,实现 “竣工图修改部位 — 对应变更文件 — 变更审批记录” 的全程可追溯,避免 “无依据修改”“变更与图纸脱节” 等问题。

若在审核中发现施工单位存在随意修改竣工图、虚增工程量等违规行为,需立即要求其整改:责令施工单位重新编制竣工图,确保图纸真实反映工程实际;同时依据合同约定,扣除相应工程款作为违约金,并将该行为纳入施工单位信用评价,起到警示作用,维护工程建设的合规性与公平性。

竣工图作为工程建设的 “最终档案”,不仅关系到工程结算的顺利推进,更对后续工程运维、改造、事故追溯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明确各方责任、规范编制与审核流程,才能保障竣工图的质量,为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靠支撑。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32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固定总价合同与固定单价合同的区别

一、定义 固定总价合同 俗称“闭口合同”或“总价包干”。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一个固定的总价,这个总价通常基于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澄清文件等。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除非发生设计变更或合同条款约定的调价情况(如法律变化、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超过约定幅度等),否则总价不再调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