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池泡沫成因及控制
1. 按成因主要分如下4种类型:
(1)启动泡沫:活性污泥法运行初期,由于污水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易引起表面泡沫。泡沫呈白色且质轻,稳定性较差,随着活性污泥的成熟,这些表面活性物质经生物降解,泡沫逐渐消失。
(2)反硝化泡沫: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低负荷运行时,在沉淀池或曝气池不足的地方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氮气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污泥密度并带动部分污泥上浮,从而出现泡沫现象,产生的悬浮泡沫通常不是很稳定。
(3)表面活性剂泡沫:能生物降解的洗涤剂的大量使用或胶体有机物质以及各类烃类的大量流入都易引起生化池表面产生泡沫。如果这种进水偶尔存在,发泡过程仅在短时间内造成影响,若持续存在,长时间地运行会发展成稳定的生物泡沫。
(4)生物泡沫:由于活性污泥中某些微生物的异常生长,曝气过程中气泡会通过选择性浮选与微生物机体结合生成稳定的泡沫。这种现象可用压缩为三种组分的系统来描述:稳定的生物泡沫=微生物 气泡 絮粒。生物泡沫粘度大,呈褐色,稳定性强,悬浮颗粒可达50g/L。泡沫层相对密度大约是0.7g/L,一般情况下很难将其吹走。2.按表观颜色可分为如下4种类型:
(1)棕黄色泡沫:接近污泥颜色,一般产生的数量不多,易破碎,当活性污泥处于老化状态时易产生。
(2)灰黑色泡沫:泡沫中带有黑色颗粒,当活性污泥处于缺氧状态时产生,也有可能是系统中有黑色染料进入。
(3)白色泡沫:白色粘稠不易破碎的泡沫常见于污泥负荷过高,粘稠易破碎的泡沫常见于过度曝气。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的进入也会导致白色泡沫。
(4)彩色泡沫:一般系统中进入有颜色的有机废水时易产生,如石化废水以及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等。
3.影响生物泡沫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温度,与生物泡沫形成有关的菌类都有各自适宜的生长温度,当环境或水温有利于它们生长时,就可能产生泡沫现象。一般认为,温度较高时生物泡沫主要由有放线菌引起,温度较低时主要有丝状菌引起。
(2)pH:诺卡氏菌种的最佳PH为7.0-8.5,当PH从7.0下降到5.0-5.6时,能有效减少泡沫的形成。
(3)污泥停留时间:由于产生泡沫的微生物普遍存在生长速率较低、生长周期较长(大多需要5-10d)的特点,所以污泥停留时间长有利于此类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采用延时曝气方式的活性污泥法更易产生泡沫现象。
(4)污泥负荷:在较高的F/M下,诺卡氏菌放线菌中占绝对优势,并且泡沫也迅速出现。
(5)曝气方式:不同的曝气方式所产生的气泡不同,而微气泡或小气泡比大气泡更有益于产生生物泡沫,并且泡沫更易集中于曝气强度低的区域。
4.生物泡沫的控制措施
(1)降低污泥停留时间:降低曝气池的污泥停留时间能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泡沫。降低污泥停留时间,实质上是一种生物筛选策略,及利用发泡微生物平均世代时间较长的特点,抑制发泡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过度繁殖或将其排除去,达到控制生物泡沫的目的。
(2)降低曝气池空气输入率:一方面,降低曝气池中的空气输入率能减少微气泡的生成量,有效降低选择性浮选的强度,而选择性浮选恰是生物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降低空气输入率能降低曝气池中的DO浓度,抑制诺卡氏菌等菌属的过度增殖。
(3)回流厌氧消化池上清液:由于硝化池上清液对诺卡氏菌有毒性,因此可以通过向曝气池引入硝化池上清液来控制生物泡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清液COD和NH3-N浓度比较高,因此引入上清液有可能会恶化出水水质。
(4)提高曝气池的有机负荷率:一般说来,增加进水的负荷或提高曝气池中有机物的负荷率,可以使得菌胶团细菌竞争超过丝状菌,优先生长,可有效控制泡沫的形成。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9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芬顿氧化工艺要点及关键参数分析芬顿氧化工艺要点及关键参数分析 芬顿氧化是一种高效的高级氧化工艺(AOPs),以其操作相对简单、反应剧烈、对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显著而闻名。其核心在于利用亚铁离子(Fe??)作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H?O?)分解产生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无选择性地攻击并降解有机污染物。 一、工艺核心要点 要成功运用芬顿氧化,必须深刻理解以下几个核心要点,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工艺的“灵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曝气池生物泡沫的产生原因分析和控制技术,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