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世界桥梁的“新高度”!“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有多独特?

世界桥梁的“新高度”!“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有多独特?

发布于:2025-11-03 09:35:03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来源:虾米造价

[复制转发]

 


来源:贵州发布、贵州交通

9月24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举行桥见中国——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新闻发布会。

从发布会上获悉,经过3年多的努力,横跨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与安顺市交界处,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 将于2025年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这是一座“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桥梁,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图片

图源:贵州交通

花江峡谷大桥巍然屹立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 大桥 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 ,是目前 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 ;其桥面距水面 垂直高度625米 ,超越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被誉为 “横竖都是第一” 。大桥的建成,不仅是物理高度上的巅峰,更是贵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印证。

这是一座展示中国创新能力的“标杆桥”,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度。

图片

图源:贵州交通

花江峡谷大桥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大桥创新采用智能缆吊系统、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等先进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1项, 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在索股中植入的智慧缆索,犹如大桥的“神经系统”,可实时感知桥梁健康状态。贵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减少植被破坏,创新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安装风光互补照明系统,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 3.2万座 ,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 包揽了近半数席位,前3名均坐落于此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已成为共识。

这是一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桥”,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速度。

图片

图源:贵州交通

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将两岸通行时间 从两小时缩短至两分钟 ,极大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座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连接城乡、贯通区域的重要纽带,将为沿线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贵州从“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出发,着力打造 桥旅融合3.0版本 ,让天堑变通途的同时,也使大桥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云渡服务区建设三叠纪地质文化馆,带领游客探寻古海洋的神秘世界;在锚碇区打造桥梁科技体验中心,展现人类征服天堑的智慧之光;在桥塔顶部设置观光平台,让游客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情怀。预计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沿线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产业发展,其带来的“桥旅经济”已初显成效,例如桥下花江村的民宿预订火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真正实现“通一座桥、兴一片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大桥的建成,不仅是通行速度的提升,更是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度”的体现。

这是一座连接内外的“开放之桥”,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态度。

图片

图源:贵州交通

截至目前,贵州省公路总里程已达 22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9000公里 、普通国省道 2.6万公里 、农村公路 18.5万公里 ,外联内畅、优质高效的公路网络加速形成。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后,将加速贵阳、安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城市群的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为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它以其世界级的工程形象和丰富的旅游业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贵州 “世界桥梁博物馆”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必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关注贵州、走进贵州,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展现了贵州充满自信、走向未来的开放形象。

         
         
揭秘五大创新设计亮点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刚刚发布人提到花江峡谷大桥“横竖都是世界第一”,能否给我们介绍下这个“超级工程”,在建造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袁泉回答了这个问题:

花江峡谷大桥作为“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桥梁,在大桥的建造上融入许多创新的技术和理念,让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稳立云端,与“旅游”深度融合。


一是锚碇设计上因地制宜。

关岭岸地势陡峭,贞丰岸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非对称锚碇设计”,关岭岸采用隧道锚,贞丰岸采用重力锚,因地制宜,让结构受力、生态环保、工程造价实现最优的组合。

二是景观设计上美美与共。

将大桥与桥位周边的三叠纪地质奇观、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战斗遗迹等完美结合,使桥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设计突出“中国脊梁”作为核心元素,在大桥的美学设计中融合当地自然景观及古海洋遗迹,比如大桥主塔涂装,结合当地“绿水青山、峰丛地貌”元素,同时体现祖国“千里江山,只此青绿”。

三是造型设计上寓意独特。

桥塔以受力合理的“门”型结构为基础,将峡谷岩层地貌融入设计,以竖向线条构筑刚直、层叠的构造,呈现出简洁而现代的美学风格。塔身如山门对开守望,两侧塔柱高耸如石壁,上横梁勾勒出“山峦重叠入云端,千峰万仞皆相连”的廓形,远观犹如石林跃出天际,与周围自然和谐交融。

四是灯光设计上出新出彩。

在吊索外侧设计了宛如“琴弦”的亮化效果,流动的灯光可以随不同音乐做出变化,后期游客可以在现场通过App和大桥灯光实时互动,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所有表演型的灯光设计都布设在大桥外侧,不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五是桥旅设计上一举多得。

充分考虑旅游业态的需求,利用大桥下层钢桁梁层高空间,设置观景廊道,高空竞速跑道、高空蹦极,让游客体会世界第一高桥的壮观,也可以参与到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在设计上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为桥旅融合发展的各种旅游业态预留了充分的条件,比如,锚碇,未来可能就是一个超级工程和攀岩的结合体。

版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99 万条内容 · 162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建考试难度果真提高了!

近日,住建部发布《推动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服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文章透露出重要风向: 职业资格考试,正在迎来新一轮改革与升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