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行业招投标实录:低价内卷下的生存困境
前几日赴西北参与一场除尘设备招投标,所见所闻所感,再次让我深刻体会到当下除尘行业“内卷”的残酷。本以为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与稳定的设备品质,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可实际过程中的种种遭遇,却让我陷入对行业现状的无奈与思考。
此次投标的甲方是一家上市公司,项目规模不小,本是行业内人人觊觎的机会,可当我抵达投标现场,看到足足七八家同行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时,心中便已泛起一丝不安。在环保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除尘作为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市场需求虽在增长,但涌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投标流程比预想中更为严苛,经过两轮技术方案评审与资质审核,大部分企业被淘汰,最终只剩下我们与另一家企业展开最终角逐。本以为到了这一步,甲方会更看重设备的技术优势、运行稳定性以及后续服务保障,毕竟除尘设备关系到企业环保达标与否,一旦出现问题,后续整改成本极高。可令人意外的是,最终环节甲方竟完全抛开技术层面的考量,只将焦点放在价格上,明确表示“谁价格低就选谁”。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甲方提出的付款方式堪称苛刻。按照要求,我们需要先垫资三个月,将全套除尘设备生产完毕,待设备运送到甲方现场并开具发票后,甲方才会支付30%的货款。剩余的安装验收款与质保金,不仅要等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才能逐步支付,且质保金部分还需再延后3个月,更关键的是,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提前全额开具发票。这意味着,从原材料采购到设备生产、运输,我们要先投入大量资金,承担极高的资金周转压力。更让人无奈的是,甲方明确表示,后续付款优先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我们的资金流动性。
面对这样的条件,我们团队当场陷入纠结。回到厂里后,我立刻组织财务、生产、销售等部门人员共同核算成本与风险。经过详细测算,即便不考虑潜在的售后成本,仅按照甲方提出的价格要求与付款方式,这个项目也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甚至存在亏损风险。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垫资与严苛的付款条件,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对后续其他项目的开展造成极大制约。权衡再三,我们最终做出了放弃的决定——与其勉强接下项目承担风险,不如将精力投入到更合理的订单中。
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另一家竞争对手竟然接受了所有条件,甚至报出了低于我们成本价的价格。这个结果让我们整个团队都倍感疑惑:如此低的价格,再加上苛刻的付款条件,他们究竟如何实现盈利?是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还是在设备工艺上降低标准?要知道,除尘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保治理效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给甲方企业带来环保处罚风险,更会对我们整个除尘行业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今天,除尘行业本应朝着技术升级、品质提升的方向发展,可如今却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争夺订单,不惜压低价格、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条件,甚至牺牲产品质量。这种无序竞争不仅让企业自身陷入生存困境,更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愿参与这种恶性竞争,宁愿放弃订单也要坚守品质与合理利润的底线。但看着同行们为了生存纷纷妥协,看着行业风气逐渐被带偏,心中难免焦虑。或许,只有当更多企业意识到恶性竞争的危害,共同维护行业秩序,推动行业朝着注重技术与品质的方向转型,除尘行业才能真正摆脱内卷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不断提升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期待行业环境能早日迎来改变。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大气治理
返回版块5.43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SCR烟道体及加固肋的设计要求SCR烟道体及加固肋的设计要求 烟道一般是由气密性焊接、具有足够强度的钢板制成,能承受所有荷重条件。烟道外部要有充分的加固和支撑,来防止过度的颤动和振动。 SCR矩形烟道体的设计温度、设计原理及相邻面板间的边接应按DL/T5121-2020《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根据DL/T5121-2020第6.3.7条(燃煤锅炉除尘器前的烟道内不宜设置内撑杆;当必须设置时,宜采用Q345钢管;当用碳钢管时,在迎气流的一侧应采取防磨措施)规定和第6.1.3、6.3.7条的规定及其条文说明,考虑到SCR流场分布的影响,建议在SCR烟道设计中,烟道体加固肋的设计宜采用纵横并重的技术方案,以减少内衬杆的数量,既保证系统安全需要,又能满足SCR流场需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除尘系统市场分析,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