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CR反应器的喷氨调节,一个简短而直接的答案是:两者都用,但通常以“前馈-后反馈复合调节”的方式结合使用。单独依赖任何一种调节方式都有明显的缺陷。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原理:基于“原因”进行调节。它测量进入SCR反应器的烟气流量和入口NOx浓度,根据预设的化学反应模型(即去除单位NOx所需的氨量)直接计算出所需的喷氨量。
·
§
喷氨量 ≈ 烟气流量 × 入口NOx浓度 × 设定的氨氮摩尔比
优点:
响应迅速:一旦烟气工况(负荷)发生变化,它能立即调整喷氨量,无需等待出口测量结果,有效抑制大的波动。
缺点:
催化剂活性随时间变化
烟气温度、成分的波动
烟气流场分布不均匀
测量仪表本身的误差
精度不足:计算模型是理想化的,无法考虑到所有实际因素,如:
无自校正能力:如果模型计算有偏差,前馈调节会持续地“错下去”,导致出口NOx长期偏离设定值。
原理:基于“结果”进行调节。它测量SCR反应器出口的NOx浓度(有时也测出口氨逃逸浓度),将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如果出口NOx高于目标,则增加喷氨量。
如果出口NOx低于目标,则减少喷氨量。
优点:
精度高:能够直接控制最终结果,消除各种未知扰动带来的累积误差,确保出口NOx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缺点:
响应滞后:这是一个“亡羊补牢”式的控制。从喷氨变化到烟气经过催化剂,再到出口被检测到,存在一个较大的纯滞后时间。在此期间,控制动作是缺失的,容易导致出口NOx超标或过度喷氨。
为了结合两者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现代SCR控制系统几乎都采用前馈-反馈复合调节策略。
工作方式如下:
前馈回路作为主调:
系统实时监测烟气流量和入口NOx浓度,通过模型快速计算出基础喷氨量。这是调节动作的“主力”,负责应对主要的、大幅度的工况变化(例如机组升负荷)。
反馈回路作为精调:
系统同时监测出口NOx浓度,将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PID控制器根据这个偏差,计算出一个喷氨量修正值。这个修正值通常变化缓慢,用于弥补前馈模型的不足和应对缓慢的扰动(如催化剂活性衰减)。
信号合成:最终执行的喷氨指令 = 前馈计算出的基础喷氨量 反馈计算出的修正值。
这个系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
前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看着远方的路况(入口参数)提前打方向盘。
后反馈是一个精密的GPS导航,不断检查车辆是否偏离了路线(出口参数),并进行微调。
两者结合,才能既平稳又精准地到达目的地。
因此,回答您的问题:SCR反应器的喷氨量既不单独采用前馈,也不单独采用后反馈,而是采用以“前馈为主,后反馈为辅”的复合调节策略,以确保在满足环保排放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氨逃逸,实现经济、可靠运行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大气治理
返回版块5.43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SCR工艺系统喷氨工艺介绍,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